寻找老厦门,筼筜湖的前身筼筜港

导语 筼筜湖(筼yún筜dāng)是厦门市区惟一的人工湖泊,水面面积达1.5平方公里。

  牛家村畔水云乡,万顷烟波入夜凉。

  最爱月斜潮落后,满江渔火列筼筜。

  这是近代诗人描写筼筜夜景的七言诗。昔日港上渔人夜间捕鱼,荡桨漂游于水面,远而望之,点点渔火,如列星浮沉闪烁,或隐或现,极尽奇观,得名“筼筜渔火”,为厦门大八景之一。

  早年的筼筜渔火

  筼筜港是自厦门岛西部流入,西北至江头镇的海港,长十余里,最宽近五里,海水随潮汐涨落,满潮时波涛浩瀚,飞帆片片;潮落后南北两岸露出滩涂,出产介类,海蛎尤其鲜美。名叫“筼筜”,则因古时港边遍布大竹的缘故。据《异物志》等书记载,筼筜是一种节长而竿高的竹类。厦门有筼筜港,本省福鼎县晴川湾北岸有地名“筼筜”,而外省陕西洋县有“筼筜谷”,可见并非我市独有。

  1960年的厦门岛地图显示厦禾路以北,狐尾山、仙岳山以南都是筼筜港的范围,直至江头

  沿筼筜港南北岸,自古有聚落分布,其中有两处渔村,一是南岸的尾头社,位于伸入港中的山阜,约有五百年历史,原有百数十户渔民,从事内海捕捞和滩涂养殖,勤劳建业,日益兴旺,并取“里仁为美”之义,将社名改称美仁社。另个渔村是与尾头社遥对的北岸牛家村,位于狐尾山的西南麓,靠近港口,它也是历史悠久的渔村。每天夜里,牛家村和尾头社的渔舟回航泊岸,或散布港中撒网,点上灯火,仿佛无数繁星,构成梦幻般的夜景。

  围垦前浩瀚的筼筜港(1950年代)

  筼筜港中出产美味的鱼类,其中有一种小鱼通体透明,一对小眼像玛瑙,俗称“江仔鱼”,民间传说:“筼筜港江鱼吃了皇帝肉,畅到没有鳔”,野史还传说,当年清朝与郑成功交战,顺治皇帝死在筼筜港,江鱼吃了帝王血肉,所以鱼目鲜红。按清帝福临的死因,众说纷纭,民间传说不全是空穴来风。

  古时,筼筜港周围的景色相当优美,明代同安乡贤刘存德从洪济山俯瞰港面,写诗赞赏道: “无数青山罗海上,居然阆苑出人间。凭高不尽登临兴,指数凤洲芳草间。”诗中所谓“凤洲”当指凤屿,古为海岛,今为陆地,附近还有凤屿路。港中及沿岸还有一些名胜古迹,例如,现在位于湖明路中的凤尾塔,这座石塔所在位置就在附近凤屿的海面。又如南岸梧村社港边,有唐代隐居金榜山的名士陈黯垂钓的礁石,称“金榜钓矶”,列厦门小八景之一,但早已废人厦禾路。北岸的官浔社,有座主祀吴真人、妈祖,配祀闽王王审知夫妇的神庙,庙名篁津宫。“篁津”之称,就有筼筜港含义,且肇始于永乐年间,有600年的历史。

  筼筜港中的凤尾塔

  自从1971年在港西筑堤,保留水面成了筼筜湖,填为陆地的区域,建为繁荣的筼筜新区,近年筼筜港口填筑了康庄马路,作为鹭江道的延伸, “筼筜渔火”也随时代潮流进化为万家灯火的“筼筜夜色”,真乃沧桑巨变啊。

  70年代开始建筑西堤,连接浮屿与东渡(张忠勇 提供)

  80年代建设筼筜新区景象(湖滨南)

  今日筼筜湖与湖滨南片区(紫日 摄影)

  (摘自方文图同志《厦门路路通》 映派传媒配图)

  》》》》》如需了解更多厦门筼筜湖的相关信息,请点击厦门筼筜湖进行了解。
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并关注厦门本地宝公众号,对话框回复【筼筜湖】获取厦门筼筜湖景区地址、交通指南、骑行+观鸟攻略等!
点击关注本地宝
返回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本地宝产品
反馈 提问